《人民日报》评论 ——“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”之五
对历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
盛玉雷
水有波而明其流,,,,,车有辙而后可循。。。。。。历史之于国家民族,,,,,犹如记忆之于个人。。。。。。一个人丢失了记忆,,,,,就丢失了自我;;;;;;国家民族丢失了历史,,,,,也就丢失了现实和未来的依凭。。。。。。
主张“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,,,,,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,,,,,多一份思考”,,,,,告诫“历史就是历史,,,,,事实就是事实,,,,,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”,,,,,指出“同历史对话,,,,,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、把握当下、面向未来”……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,,,,,强调“要坚持正确历史观”。。。。。。
以史正人、以史化风,,,,,在当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。。。。。。有人说,,,,,“谁忘记历史,,,,,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。。。。。。”对这样的灵魂之病,,,,,还需彻底祛除病灶。。。。。。荧屏上,,,,,民族罪人被演绎成风度绅士,,,,,时代楷模却被塑造成道德有亏,,,,,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事件被矮化成“宫斗”“权谋”;;;;;;网帖里,,,,,有人调侃污蔑英雄人物、革命先烈,,,,,编造篡改党史、国史、军史;;;;;;生活中,,,,,“精日分子”出没,,,,,出格举止挑战底线……无论是所谓“重新评价”的虚无主义,,,,,还是所谓“还原真相”的解构崇高,,,,,或者所谓“利益至上”的泛娱乐化,,,,,都是以主观替代客观、以片段取代整体、以臆想揣摩史实,,,,,不仅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知,,,,,更危及国家发展的价值底盘、精神基座。。。。。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,,,,,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,,,,,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,,,,,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,,,,,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。。。。。。”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、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、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史、改革开放40年探索史,,,,,形成了中华民族的“文明基体”,,,,,构筑出亿万人民的“意义世界”。。。。。。鲁迅曾说,,,,,“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,,,,,指示着民族的未来”,,,,,轻视历史、歪曲历史、消解历史,,,,,如何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???????
梁启超认为,,,,,历史是“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,,,,,校其总成绩,,,,,求得其因果关系”。。。。。。的确,,,,,历史不仅拥有“时空位置的特殊性”,,,,,也存在“时间的秩序”“因果的联系”。。。。。。用孤立、片面、曲解的方法观察历史,,,,,就容易忽略客观的史实、必然的规律、主流的叙事,,,,,“一叶障目,,,,,不见泰山”。。。。。。“去思想化”“去价值化”“去中国化”“去主流化”,,,,,说到底是将历史当作了予取予求的工具,,,,,是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、歪曲历史来歪曲未来。。。。。。只有全面、客观、综合地认识历史,,,,,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,,,,,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,,,,,才能让历史告诉未来、从历史走向未来。。。。。。
历史从不遥远,,,,,也从未远去。。。。。。常葆一颗敬畏之心,,,,,让历史说话,,,,,用史实发言,,,,,我们就能在了解昨天的基础上,,,,,把握今天、开创明天。。。。。。